近日,GB/T 26237.5-2023《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于2025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作为该标准的核心起草单位之一,云从科技凭借在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技术积淀,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60余家单位,共同完成了这一重要标准的制定工作,为我国多模态技术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助力构建标准化技术底座
近年来,云从科技积极参与国家级标准制定工作,累计牵头或参与起草了《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GB/T 41772-2022)、《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呈现攻击检测 第2部分:数据格式》(GB/T 41815.2-2022)等多项人工智能国家标准,覆盖人脸识别、数据安全、智能语音交互等多模态领域关键技术。此次GB/T 26237.5-2023的发布,进一步巩固了云从科技在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化领域的领先地位。
该标准聚焦人脸图像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规范了数据格式、场景约束(如光照、姿态)、编码协议(XML与二进制混合编码)及安全要求(活体检测、加密传输),为跨平台、跨设备的数据互通提供了统一框架。云从科技凭借其在动态人脸识别、多模态数据融合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主导了数据格式扩展性设计及符合性测试方案的制定,解决了传统系统中数据互操作性差、识别精度不足等痛点。
标准实施后,将加速人脸识别技术在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医疗健康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例如,在智慧机场中,旅客可通过统一的生物特征数据格式实现“一脸通行”,提升服务效率;在医疗场景中,标准化数据交换将助力跨机构患者身份核验,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
推动行业协同与生态共建
此次标准的制定凝聚了产学研用多方力量,除云从科技外,商汤科技、海康威视、华为等头部企业,以及华南理工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共同参与,体现了技术研发与产业落地的深度融合。
此外,云从科技积极推动国际标准接轨,GB/T 26237.5-2023在ISO/IEC 19794-5:2011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升级,新增了三维人脸图像类型、动态质量评估等创新内容,增强了标准的适用性与前瞻性。
云从科技将持续深化标准化布局,探索生物特征识别与物联网、边缘计算的融合应用。
未来,公司计划联合生态伙伴,推动“生物识别+数字身份”在政务、金融等领域的深度落地,构建安全可信的技术服务体系。
同时,云从将依托标准化成果,打造AI智能体,助力中小型企业降本增效,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普惠化发展。
近日,由亿欧主办、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及中关村会展与服务产业联盟联合举办的“WIM2022创新者年会”,在北京正式开幕,会上评选颁发了“ 2022 中国低碳科技创新企业Top30 榜单”,云从科技位列其中。
云从科技凭借在过去一年的取得的发展,获得最具创新价值落地案例TOP30和最佳人工智能企业TOP30两项大奖,这也是云从连续6年荣获最佳企业奖项。
周一到周五9:30-18:00(北京时间)
商务合作:business@cloudwalk.com
媒体合作:Media@cloudwalk.com
渠道合作:business_partner@cloudwalk.com
人才招聘:zhaopin@cloudwalk.com